从借阅空间到实训基地:图书馆创新打造供应链岗位化教学平台,33名学生实战成果亮眼
日期:2025-06-20
来源:本站
编辑:
点击:
当图书管理员与供应链专员的身份碰撞融合,会迸发出怎样的教育火花?2025 年 5 月至 6 月,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携手现代供应链学院开展创新性教学实践 —— 供应链运营专业图书项目供应链运营岗位化教学。33 名学生走进校图书馆,在真实图书管理全流程中锤炼专业核心技能,成功探索出 “岗课融通” 的创新育人路径。
本次岗位化教学以《跟岗教学实习》课程为核心,依托图书馆基础业务,构建“校内岗位实操+校外真实业务”双轨并行的实践教学模式。
学生分组深度参与图书采购计划制定、验收编目、分类上架、借阅管理等全链条工作,将供应链资源管理知识应用于文献流转场景;在 RFID 系统操作中,体验物联网技术在图书定位、库存盘点中的应用,感受信息化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;通过承接校外图书供应链商文献数字化处理等业务,锻炼项目管理与执行能力,表现优异者还能获得实践报酬。
学院与图书馆联动,为教学实践提供精细化保障。将思政教育融入岗位实践,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;开展专项安全培训,配备劳保用品,确保实践安全有序进行。
图书馆馆长王海表示,这种岗位化产教融合新模式盘活校内资源,解决了图书馆加工业务外包成本高的难题,为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海职方案”。现代供应链运营专业主任孙林林指出,图书馆本质是一个微型供应链系统。这次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业务中理解需求预测、资源调度、流程协同的核心逻辑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。
五、战略升级:从“实训基地”到“产教融合枢纽”
随着首期岗位化教学圆满结束,校图书馆将挂牌成为供应链运营专业常设实训基地。未来,这里将作为产教融合核心载体,构建分层实践体系:第一学期侧重基础岗位认知,掌握供应链资源调度逻辑;第四学期开展高阶项目实战,锤炼商业化问题解决能力。
后续还将孵化学生创新工作室,承接校内企业图书数据处理业务;开发认证课程模块,将企业项目经验转化为学分课程;举办供应链校企竞赛,联合专业、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,构建 “教学 - 科研 - 服务” 三位一体生态,实现校馆企三方共创价值。

图5:供应链运营人才培养“双轨驱动机制”

图1:图书馆及学院的领导与首批岗位化上岗师生合影
一、岗位即课堂:图书馆化身教学“活教材”本次岗位化教学以《跟岗教学实习》课程为核心,依托图书馆基础业务,构建“校内岗位实操+校外真实业务”双轨并行的实践教学模式。
学生分组深度参与图书采购计划制定、验收编目、分类上架、借阅管理等全链条工作,将供应链资源管理知识应用于文献流转场景;在 RFID 系统操作中,体验物联网技术在图书定位、库存盘点中的应用,感受信息化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;通过承接校外图书供应链商文献数字化处理等业务,锻炼项目管理与执行能力,表现优异者还能获得实践报酬。

图2:学习小组完成图书RFID业务操作
二、创新价值:“校中企”育人范式成效显著
校内,图书馆被打造成 “微型供应链实验室”。学生团队在图书采购计划制定中,通过分析借阅数据预测需求,优化采购策略;在报刊管理岗位重组流程,缩短流转时间;RFID 技术组利用技术降低差错率,精准把控库存,全方位锤炼基础能力。
校外,信息加工业务团队成为对接产业需求的 “市场化练兵场”。学生承接企业档案数字化项目,将图书编目技能迁移至商业场景,掌握信息供应链全链条技术;为校外机构提供图书整理、RFID 技术服务,设计标准化加工流程,构建海南图书市场供应链服务标准,锻造复合能力。
图3:图书馆王海馆长带领项目团队对接上海世外RFID业务
三、双师共育:行业骨干与专业教师协同赋能
师资团队创新组合,图书馆业务骨干担任现场导师,传授图书采购、验收、分类编目等实操技能;供应链专业教师全程跟进,引导学生从供应链视角分析资源采购策略、流程优化方案,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图4:图书馆陈东老师指导学生操作图书系统
学院与图书馆联动,为教学实践提供精细化保障。将思政教育融入岗位实践,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;开展专项安全培训,配备劳保用品,确保实践安全有序进行。
图书馆馆长王海表示,这种岗位化产教融合新模式盘活校内资源,解决了图书馆加工业务外包成本高的难题,为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海职方案”。现代供应链运营专业主任孙林林指出,图书馆本质是一个微型供应链系统。这次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业务中理解需求预测、资源调度、流程协同的核心逻辑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。
五、战略升级:从“实训基地”到“产教融合枢纽”
随着首期岗位化教学圆满结束,校图书馆将挂牌成为供应链运营专业常设实训基地。未来,这里将作为产教融合核心载体,构建分层实践体系:第一学期侧重基础岗位认知,掌握供应链资源调度逻辑;第四学期开展高阶项目实战,锤炼商业化问题解决能力。
后续还将孵化学生创新工作室,承接校内企业图书数据处理业务;开发认证课程模块,将企业项目经验转化为学分课程;举办供应链校企竞赛,联合专业、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,构建 “教学 - 科研 - 服务” 三位一体生态,实现校馆企三方共创价值。

图5:供应链运营人才培养“双轨驱动机制”